孙中山早年在海外演讲时,总被嘲笑为“孙大炮”,还说他是骗钱的

纵横百科 225 0

孙中山早年在海外演讲为革命募捐时,有些华侨嘲笑道:“孙大炮又来骗钱了!”“大炮”源于粤语中的“车大炮”(也作“扯大炮”),意思就是吹牛、说大话。

孙中山早年在海外演讲时,总被嘲笑为“孙大炮”,还说他是骗钱的

在加拿大的一家餐厅,有人问孙中山,“你总说要打倒清朝,请问你有那个兵力吗?”孙中山笑道:“我们有的是办法,也有的是军队。”那人撇嘴道:“果然是孙大炮!什么军队?我只见你一个人在这儿吃饭!”孙中山镇定自若地说:“清朝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皇帝正在替我们蓄养兵力呢。”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没吹牛,清朝的确亡于新军起义,但当时没人信啊,回应他的只有哄堂大笑。

类似的事在美国也发生过,当时芝加哥属于保皇党的势力范围,直到1910年,同盟会都没能在此打开局面。一次,孙中山到一家洗衣店拜访华侨,刚要进门,店主忽然走出来,拿着滚烫的熨斗,对孙中山说:“我不听你‘车大炮’,你要敢进来,我就用熨斗砸你!”孙中山只好笑着点了点头,转身离开。给孙中山做“向导”的一个留学生为他打抱不平,他却反过来安慰人家,“这些遭遇早在我的意料之中,民众不了解我的革命理论,责备几句也没什么。”

孙中山早年在海外演讲时,总被嘲笑为“孙大炮”,还说他是骗钱的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回国活动,“孙大炮”这个绰号随之在国内流传开来。1912年,孙中山赴北京会见袁世凯,场面并非一团和气。袁世凯的重要幕僚在日记中如此描述:在欢迎孙中山的宴席上,有些北洋军官高声议论,说“开创共和局面都是北洋派的功劳,而同盟会只是瞎闹的暴徒”,“孙大炮”一词也频频传入耳中。面对此情此景,袁世凯冷眼旁观,不曾试图打圆场,孙中山则从容如常。

随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逐渐深入,也有人对他改观。比如早年属于立宪派的谭延闿,曾张口闭口就是“孙大炮”,认为孙中山是“只会讲外国话却没读多少中国书的革命党人”。后来他信奉革命理论,自1922年起开始追随孙中山,盛赞其文通中外、学贯古今。

不同于政敌,革命党人及其他派系人士提起“孙大炮”一词时多少含有赞许之意。1918年,曾对复辟持暧昧态度的徐世昌当选大总统,孙中山对“非常国会”的议员丁超五说:“我们要打倒徐世昌。”丁超五谨慎地说:“我们暂时还没这个能力,不该说大话,否则会被人攻击。”孙中山不以为然地反问道:“难道我们连说话的勇气都没了吗?”丁超五后来回忆这段往事,颇为感慨地说:“这就是‘孙大炮’,正气充沛,敢于表达见解。”

孙中山早年在海外演讲时,总被嘲笑为“孙大炮”,还说他是骗钱的

1919年,陈独秀也在一篇文章中为孙中山鸣不平,反讽道:“威尔逊总统的和平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我们也可叫他‘威大炮’。”在陈独秀看来,“大炮”代表一种暂时不被世人接受的理想主义。

直到孙中山去世,关于他的种种非议才逐渐消散。钱玄同不无讽刺地说:13年前叫他“孙汶”(原是“孙文”,“汶”有昏暗不明之意)的、7年前叫他“国贼”的、半年前叫他“孙大炮”的,近数月来都亲亲热热地叫他“中山先生”,甚至“元勋”“伟人”这类称呼也出现了。政治学家张友渔也在报上疾呼:“如今社会上有扫不完的垃圾,非用大炮轰去不可!”

而孙中山本人对“孙大炮”这个绰号颇有几分得意,在一次演讲中毫不避讳地说:“好吧,现在我要开大炮了。”以坦荡而不乏幽默的姿态赢得一片掌声。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杨津涛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标签: 孙中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