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六镇统制,基本都为袁世凯心腹,为何只有段祺瑞混出了名堂?

纵横百科 163 0

中日甲午战争,一直身为东亚霸主的晚清朝廷,居然被一直没放在眼里的弹丸小国——日本给揍了,此战让晚清的统治们深刻地认识到,军事力量不行就得挨打,因而决定开始练兵。

1895年12月8日,对于袁世凯来说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光绪帝下诏令袁世凯前往天津小站用西法编练清朝的第一支新军,自此,也就为袁世凯日后的发达埋下了伏笔。

北洋六镇统制,基本都为袁世凯心腹,为何只有段祺瑞混出了名堂?

袁世凯早年曾驻守朝鲜,与日本新式军人早就打过交道,其本身在晚清保守派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极具先进军事思想的人物。因而其在编练新军的这条路上步子迈得非常大,首先参照德式编练新军,同时聘请德国教官,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制度及技术,并在武器上尽量做到近代化,标准化,袁世凯在练兵上可谓煞费苦心,这也是日后北洋军力之强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1905年,袁世凯经过多年的编练,组建了北洋六镇新军。晚清的新军编制——镇相当于现在的师,其长官为统制,也就是现如今的师长,因为北洋六镇新军皆为袁世凯一手组建,这六镇的统制基本都是袁世凯的亲信,不过也有例外,第一镇因为其兵员大多出自旗人,是袁世凯唯一难以完全控制的一镇,其统制也并非袁世凯的亲信。

北洋六镇统制,基本都为袁世凯心腹,为何只有段祺瑞混出了名堂?

第一镇统制名叫凤山,这凤山便是旗人,做了一阵子统制后,便调往南方就任广州将军,凤山对清廷大为效忠,当时恰逢武昌起义爆发,此时前往南方无疑是送死,但凤山“义无反顾”坚持前往南方,不久便被革命党人暗杀,清廷感念其忠诚,特此追赠其为太子太师。

第二镇统制名叫王英楷,天津武备学堂毕业,袁世凯当初编练新军时的军官,大多是从各地的武备学堂毕业生中遴选,王英楷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袁世凯选入新军担任军官的,王英楷为人正直,奉公守法,是难得的好军功,只可惜在1908年便病亡。此人极具才干,当时与段祺瑞的地位不分上下,若能活到民国,必定能大显身手,成为一代风云人物。

第三镇统制名叫段祺瑞,段祺瑞和吴长纯一样也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段祺瑞为人好学,成绩优异,毕业时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得以官派德国留学。袁世凯编练新军时,曾从武备堂毕业生物色一批军官,段祺瑞便在这之列,段祺瑞加入新军后,颇受袁世凯信任,袁世凯自然视其为心腹,袁世凯执政后,段祺瑞作为袁世凯的左膀右臂,自然位居要职,再加上本身有能力,得以在民国大显身手,一度位居国家元首。

北洋六镇统制,基本都为袁世凯心腹,为何只有段祺瑞混出了名堂?

第四镇统制名叫吴长纯,吴长纯是晚清时期的武举人,早年曾同袁世凯一路跟随其兄吴长纯前往朝鲜戡平壬午之乱,因而这二人是老交情了,甲午战争时期,在旅顺一带,吴长纯率军抗日,七战七捷,也是一位爱国将领,后袁世凯练兵,把这位老故交也请进了新军,只可惜1906年就过世了。

第五镇统制名叫张怀芝,张怀芝也是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1895年12月,袁世凯开始于小站编练新军时,张怀芝便被编入了新军,虽然起步只是个伍长,但没几年,便因为自己的能力一步步高升,升至统制官,民国建立后,其地位大概位列于民国军阀的第二批次,名声比不了段祺瑞。

第六镇统制名叫王士珍,王士珍也是天津武备学堂的高材生,位列北洋三杰之首,可见其个人能力是强于段祺瑞的,王士珍当时能够跟随袁世凯编练新军,便是由陆军大臣荫昌推荐,王士珍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深得袁世凯的青睐,按理来说,王士珍在民国的舞台上应该要比段祺瑞显赫,只可惜这王士珍是个保皇派,在溥仪退位后,便无心于政治,这也使得自身在民国的名声并不如段祺瑞那般显赫。

北洋六镇统制,基本都为袁世凯心腹,为何只有段祺瑞混出了名堂?

因而,综上可以得知,这六位统制有一半在民国前便过世了,而能力比段祺瑞强的,在民国后无心于政治,而能力弱的,自然也没法和段祺瑞相比,这才让我们感觉段祺瑞更为出名。

标签: 段祺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