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纵横百科 150 0

湖南湖北,原本是同一行政区划,属湖广行省。清朝时,被统治阶层一分为二,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两省都认为自己是楚国后裔,直到现在,都在争“惟楚有才”的称号,并且各不相让。

中国的近代史,湖南是相当耀眼的。大清政权靠着曾国藩的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让腐朽的大清得以苟延残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一个湖北人和一个湖南人走上了历史前台。在黑暗沉沉充满血腥味的时代里试图摸索出一丝光亮。

这两个人其中之一是湖北黄陂人黎元洪,另一个是湖南长沙县人黄兴。

不知道这两个人是否能代表近代湖南湖北的一些性格?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武汉东湖樱园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湖北宜昌三峡人家景点

要说,历史对黄兴的评价是极高的,给予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的称号。他在近代革命史上的声望应该仅次于孙中山吧。

历史对黎元洪的评价有些模糊,有些定位不清。提起黎元洪,给大家多半的印象是,一个被从床底下拖出来的大清军官,突然加了顶革命武装领导人的帽子,捡了个大便宜,然后莫名其妙的当上了民国副总统。

事实上,这副总统的位置本该是黄兴的,因为议员们反对,黎元洪才坐上了副总统的位置。各位肯定会为黄兴打抱不平,凭什么黎元洪就能坐上副总统的位置,而不是孙中山的忠实搭档黄兴。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长沙橘子洲

电影《辛亥革命》里,黄兴的扮演者是成龙,电影里的黄兴九死一生,在武昌起义的关键时刻飞抵武昌城,担起革命军总司令的职任,抵御清军。说实话,这部电影里对黄兴有拨高的嫌疑。

电影里的黎元洪是一个油腻的中年胖男人,革命是被迫的,当上革命军首领也是被迫的。这人好像纯属是一个投机主义者。反正就是运气太好了。

如果你们这样认为,那可真的大错特错了。黎元洪可是真正的军事院校科班出身,长年投身军营,在北洋水师任过职。曾经在海军和陆军里担任过重要职务。毫不夸张地说,湖北新军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不然为什么革命军要推举黎元洪做湖北军政府的都督?简单点说,只要他才有这个资历,带得起湖北新军这支队伍。

黄兴之所以丢掉了副总统的位置,恰恰是他在汉口一战失利,临阵脱逃,引起各省议员的不满。

关于黎元洪和黄兴之间的故事。听我细细说来。

这两人的性格,多多少少都带着各自省份的特点。

1911年,11月10日晚,武昌首义在一场意义中打响了第一枪。武昌城各地新军纷纷响应,11日黎明,武昌全境都在起义军的控制之下。

武昌首义其实是在一种无指挥的状态下,各地新军听闻枪声自发行动。起义军的两位原定的领导人是蒋翊武,孙武两人。蒋翊武在武昌起义前被捕,后翻墙逃跑。孙武制造炸弹意外爆炸,自己被炸伤,然后外逃。

起义军占领武昌城之后,召集各路重要人物,讨论起义领导人的问题。吴兆麟提议,让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这一提议不但得到了湖北新军为主体的起义军的拥护,同盟会的成员也因为孙中山、黄兴不在,蒋翊武和孙武外逃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同意。

起义军包围了黎元洪的官邸,在床底下将黎元洪请了出来。请他担任领导人。黎元洪知道起义这事是要掉脑袋的,开始拒不接受。表示只愿回家种田。后来迫于情势,他只好接受了这一职位。

众人把他簇拥到楚望台上,全体起义官兵举枪对黎元洪致敬,有炮兵高喊:“请统领下令作战!”一时军心大振。

黎元洪,又称黎黄陂。这个出身于湖北黄陂的大清军官,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威望,能得到湖北新军的拥护呢?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

清同治三年(1864年)10月19日,黎元洪生于湖北汉阳府黄陂县木兰乡东厂贩沙岗岭。光绪九年(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管轮科,开始了为期五年的海军知识学习。光绪十四年(1888年),黎元洪以优异的成绩从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此后,他被派至北洋水师来远号快船见习海军技术。后来,调至广甲舰任职。

1895年,甲午海战。在9月17日的黄海战役中,广甲舰触礁搁浅以致未能行驶。为躲避日军的追捕,黎元洪跳海得以逃生。

后来,得遇张之洞。张之洞见他深懂海军知识,觉得遇到了个人才。安排他在各地建设和经营炮台。

张之洞调任湖北之后,黎元洪协助张之洞建设湖北新军。张之洞对他加倍信任,多次派他去日本观摩学习。黎元洪回来之后,多次将学习心得写成报告给张之洞参阅。引起张之洞的极大兴趣,于是湖北新军改由向日本陆军学习。

黎元洪还兼管了六楚舰队(楚材、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等六舰)和四湖雷艇(湖鹏、湖鹊、湖鹰、湖集等四艇),实际上掌握了长江舰队,把持了湖北陆军和水师两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所以黎元洪出任湖北省新政府的都督才能得到广大的拥护,才能提振军心。

湖北新政府以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得到了各省的响应。在武昌城内招贴公告,据说武昌市民感动得热泪加交。之后,黎都督向各国使馆发了照会书,宣传革命的意义,各国均表示严守中立,不干涉中国的革命。

武昌起义之后,汉阳的新军也随之响应,汉阳起义军不但攻下汉阳,顺带着也拿下了汉口。武汉三镇,全部独立。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清廷得知武昌起义,惊慌不已。派陆军大臣荫昌前往武昌镇压。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驰援。萨镇冰也曾效力过北洋水师,按说,他能算得上是黎元洪的老师。

黎都督剪了辫子,干上了革命,他也就只好豁出去了。他上任的第一仗就是对阵荫昌。黎元洪指军炮兵把萨镇冰的江元舰打出了好几个窟窿,吓得各舰调头逃跑。这一仗,起义军军心大振,紧接着,黄州府,沔阳州,宜阳府等相继独立。湖南,陕西,也跟着独立。

随后,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领导人奔赴武昌城,有过武装起义指挥经验的黄兴被黎元洪任命为起义军总司令。黄兴前往汉阳布防。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黄沙,湖南长沙县人

清廷为了对付起义军,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为了掌握主动权,命冯国璋进攻汉阳。黄兴带领起义军抵抗了两日两夜,双方胜负未分。清军改装夜渡 汉江,用机关炮突袭汉阳城外的起义军。起义军抵挡不住,纷纷后撤。黄兴带兵回援,他见到汉阳城外的制高点被敌人夺了去,心知汉阳是守不住了。他竟然一溜烟地跑回了武昌。

龟山上的炮队得知总司令逃跑了,顿时乱了方寸,阵地很快失守。汉阳城内惊慌一片,随即失守。很快汉口也被清军拿下。

黎元洪没奈何,只能收集汉阳的溃军,沿江分驻,固守武昌。

黄兴逃回武昌,见到黎元洪,放声痛哭。黎元洪也没有责备,反倒安慰黄兴。黄兴表示自己愿意去湖南借兵援鄂,黎元洪表示同意,由他去了。

这一仗可以看得出,黎元洪的军事素养是很不错。打败荫昌萨镇冰,提振军心;失了汉阳汉口,并没有惊慌不知所措,反倒是积极布防,守卫武昌。

《辛亥革命》的电影里描绘的袁世凯没有攻下武昌,是因为他想得到清廷的更多筹码,仿佛袁世凯要攻下武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事实上,当时南方各省多半已经独立,各省派出的代表云集武昌。湖南的援兵已在路上,各省的援兵也整装待发。上海和江苏浙江的起义联军攻下南京,南京被起义军控制。当时的袁世凯不过是审时度势而已,他要是铁了心地攻打武昌,搞不好会被四面八方的起义军围攻。

黄兴虽然为革命出生入死,多次领导武装起义,但是他屡战屡败。汉阳保卫战一战,证明他的军事素养确实不太厉害,实非将才。

论军事才干,黎元洪确实胜过黄兴。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黄兴因为得票数多当选为大元帅,黎元洪得票数次之,当选为副元帅。江浙联军多有微词,私下议论,败军之将,怎么能当选大元帅呢?于是通电不认黄兴为大元帅。

黄兴得知,即日离沪。并致书各省代表,力辞大元帅职位,并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各省代表于是顺水推舟,让黎元洪做了大元帅。

黎元洪不肯离开武汉,各省代表一商量,发出公文,大元帅的职权可由副元帅代理。并在江宁建了元帅府,期待黄兴的到来。哪知黄兴固执,不愿赴江宁。

过了几天,选举副总统,黎元洪当选。

为了南北统一,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将临时总统让位袁世凯。

袁世凯野心勃勃,处心积虑地想要大权独揽。他一步一步,步步缜密,打击异己,修章改制,为自己登上皇位铺路。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袁世凯,又称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袁世凯为拉拢孙中山,给了他一个闲职,发配他去修铁路。先后刺杀了同盟会的两位大员:宋教仁和林述庆。并将国民党的三位军政大员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免职。

袁世凯的专制引起国民党的不满,李烈钧带头在湖口炮台宣告独立。

黄兴来到上海浦口,见到上海都督程德全,哭着跪了下去。程德全急忙将这位国民党的大佬扶起,问他此来何事。黄兴说,袁世凯专制弄权,违背共和,希望程德全随他一起扛起讨袁大旗。

程德全不想做这出头鸟,思虑再三,称自己身体有恙,不能督师。愿将都督职位让给黄兴。黄兴听完,心中一喜。只要有手上有兵有枪就好。假意地推让一回,程德全收拾了行李,离了上海。

代行都督职务的黄兴,举起了反袁的大旗。和湖口李烈钧遥相呼应。

此时,国民党的首领孙文担心国民党经不起这一败,通电全国,怂恿各省独立。然而这一次应者廖廖,只有安徽、粤东陈炯明响应,之后,湖南福建二省独立。

黎元洪闻知李烈钧、黄兴反袁,这一次,这个湖北人和黄兴这个湖南人选择了不同的路。

黎元洪私下感叹:老袁虽然专制,应该被批评。但是前年革命,造成生灵涂炭,好容易南北统一,现在又构怨弄兵。

他认为现在的袁世凯地位稳固,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黄兴他们反袁是螳臂挡车,推不倒他。就算推倒了他,可能也会后继有人,又是百姓遭殃。

黎元洪选了一条明哲保身之路,避免卷进这政治的漩涡。

李烈钧撑了十多天,湖口炮台就失陷了。

黄兴和陈其美在上海猛攻制造局,希望得到里面的军用物资。黄兴带人正面围攻了几天几夜,不但没有攻进制造局,反而元气大伤。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武汉江汉路上的民国建筑群,见证了民国的那段风云历史

黄兴老毛病一犯,以督战为名又脚底抹油溜了。之后转战吴淞口。吴淞口的守将是钮永建,钮永建欲死守吴淞口。黄兴反问:单凭一个吴淞口,能站得住脚么?深夜,黄兴不辞而别,带着随身的外国钞票登上了东洋商船。

最终,这一次的独立事件被袁世凯扑灭。

其中黎元洪功劳不小,在湖北境内,多次小规模的独立事件,都被他镇压。因此赢得了袁世凯的信任。可以说,黎元洪帮助袁世凯稳定了南方大局。

稳定南方之后,袁世凯的野心大增,开始筹划称帝的事宜。经过他一番铺陈,假借民众请愿恢复帝制,通知各省派代表来京参加选择国体的大会。

黎元洪身为副总统,在民间威望很高。袁世凯担心他反对。于是召他入京。

黎元洪一入京城,就辞去职位,愿做了闲云野鹤。

再说各省接到袁世凯的通知,有了黄兴、李烈钧的前车之鉴,不敢不派代表入京。

唯独黎元洪没有赴京。他虽然是被众人逼着革命,但是在民国建立之后,他确实主张共和,反对帝制。袁世凯的那点小心思,已经被黎元洪看透了。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反对袁世凯称帝。

黎元洪宽厚,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的主见。

袁世凯做了皇帝之后,原本觉得没有人敢反他的。没想到原本在袁世凯掌控下的云南都督蔡锷,来了一个金蝉脱壳,从北京出走天津,甩掉了袁世凯的耳目,坐船去了日本。又辗转回到云南,扛起了反袁的大旗。

惟楚有才:湖北黎元洪,湖南黄兴,两人话不投机,却惺惺相惜

蔡锷将军

云南独立,贵州也跟着独立。蔡锷组织的护国军,兵分三路,征讨袁世凯。紧接着,广西也跟着独立。四川的部分军队要人也追随了护国军

袁世凯称帝之后,他的北洋系新军的各军队要员不独立,也不支持他。冯国璋,张勋等拥兵自重,在一旁看热闹。段祺瑞被袁世凯解职。

袁世凯发生,自己指挥不动手下的军队,眼看着护国军旗得胜,自己无兵可用。做了八十几天皇帝的袁世凯只好赶紧退位。

他心想,皇帝做不了,大总统总该可以继续做吧。

没想到护国军不干,必须袁世凯辞去大总统的职位才算完。袁世凯这一急一气,居然一命归西了。

民国大总统的位置落到了黎元洪头上。黎元洪上任之后,即着手缓和南北关系,调停南北战事。又委任北洋系的段祺瑞做总理,稳定军方关系。

民国再造,双十一节,黎元洪举行了盛大国庆庆典。对建设民国的有功之人论功行赏。黎元洪首推孙中山、黄兴为首功,认为他们俩人有创造民国的功绩。之后是给蔡锷、唐继尧等授勋,认为他们对去南举义,护国有功。相当于再造民国。

清室代表,各国公使都登总统府道贺,国家处在一处虚假的详和之中。

仅二十天后,陆军上将黄兴病逝于上海。享年四十三岁。

临终前,他说:我奔走革命二十年,也是为国服务。算不得什么大功,今黎 总统授我勋位,我哪敢接受?

对于国运前途,他对孙中山、唐绍仪说:我与二公交好多年,此番恐要长别了。不知我死后,国运前途会如何?在我看来,政海暗潮,迭起不已。距太平日子,还遥远得很。还请二位极力维持,补我遗憾。

黎元洪派王芝祥前往致祭,特批了二万元治丧费。所有丧葬事宜,委托江功省长代为照料。

《辛亥革命》电影里,黄兴想请黎元洪移师南京,黎元洪表示不想离开武汉。黄兴说道:黎都督果然和我们革命党人走不到一起啊。

事实上,黄兴和黎元洪的关系没有那么针锋相对。黄兴在汉口失守之后就去了南京,不大可能用这样的口吻去挤兑黎元洪。

有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黄兴对黎元洪的评价。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黄兴辞了军职,乐得清闲。他回了一趟湖南长沙县的老家。老家的显贵们提议,将长沙小南门,改名为黄兴门。

黄兴笑道:此番革命,武汉起事,黎黄陂(黎元洪是黄陂人,民国应该属孝感,现在属武汉)系首功。何故湖北公民没有将汉阳门改为元洪门呢?

笑着推辞掉了。

后来竟然出现了黄兴门,还不止一处。

可见,黄兴也是赞成辛亥革命能成功,中华民国能建立,黎元洪功劳是很大的。

这也应了湖南湖北人的性格。

湖南霸蛮,激烈,爱冒险,干大事,实干起来容易走偏。不少近现代领导人物,都出自湖南。代表人物大家自己思考吧。

湖北内敛沉着,顾全大局。即使观点不合,也不会针锋相对。代表人物大家同样自行思考吧。所以湖北出将才。

希望两湖的兄弟们,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为国家做贡献。

标签: 黎元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